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交流 >> 正文
北工大乔俊飞教授就"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接受《光明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2022-08-1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编者按

4月25日《光明日报》第5版报道“高校如何发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信息学部主任乔俊飞就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发表观点。同时,就“人工智能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答记者问。


教育部日前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计划》,提出“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

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发表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顶尖人才仍然稀缺。目前,提出神经网络理论的加拿大团队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已超过三十年,而在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208位院士中,中国籍仅占4席。我国在人工智能最核心、最原创的内容方面贡献不多,基础性、开创性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作为新技术策源地的高校,如何为人工智能的长远发展打下厚实的人才基础,记者进行了采访。


人工智能需要新的教学体系

当下人工智能的大发展直接源起于2006年深度学习的提出。作为一种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深度神经网络使机器模仿视听和思考等人类活动,解决了很多复杂的模式识别难题,使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并引起了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自2003年北京大学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起,至今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36个,仅2017年就有17所高校新增了该专业。而在研究生培养阶段,仅专业目录中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方向就已达79个,分布在计算机、自动化等诸多学科。


人工智能学什么

那么,从本科生培养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人工智能人才应具备哪些技能呢?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信息学部主任乔俊飞提出,人工智能是一个领域,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本科专业。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可能需要多个本科专业去支撑,这些专业可以形成一个人工智能类专业群。比如,可以设立“智能计算与感知”“智能装置与系统”“生物智能”等专业。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专业拥有足够的专业课程,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计算机专业范围,人工智能应当再次切分两三个专业方向。乔俊飞说:“类人智能涵盖的领域很广,偏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偏生物科学的,偏控制自动化的,就像土木工程要分为市政、暖通和结构等,每一个领域都有足够的内容需要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需要将分散的知识体系整合起来。”


打造人工智能师资队伍

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指出,一级学科本身即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当一个专业方向重要到一定程度时,国家层面设立人工智能学科意味着该领域将有更多的资金和项目,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学术共同体。同时,分散在各个院系的人才培养将更加体系化,这对于国家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走在世界前列将产生推动作用。

乔俊飞表示,科学研究是培养教师队伍最好的途径。《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发布以来,人工智能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门增设了人工智能学科代码,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并列设置,推动了相关课题的申报和人才的集聚。“我们学校也成立了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投入近百名教师,满足智能服务机器人、智慧医疗、环保智能化等北京市重大需求。政策、平台的建立将为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培养提供强大的保障。”他说。

采访

《光明日报》记者就“人工智能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采访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信息学部主任乔俊飞。

人工智能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500万”“招聘人工智能年薪百万起”“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仅两万多人”……人工智能人才紧缺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数据展现广阔蓝海的同时,也引发记者的疑问,言之凿凿的供需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人才?现实中,高校里的人工智能热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就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信息学部主任乔俊飞。

记者:如何看待媒体热传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500万”?

乔俊飞:

人类总想把今天自己做的事交给明天的机器去完成。在强大的市场驱动下,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远大于供给,特别在机器学习、人机交互、智能优化、智能决策等基础研究方面的顶尖人才匮乏,在模式识别、智能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人以及自主无人系统等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缺口更大。

记者:人工智能人才的供需有什么特点?

乔俊飞:

目前人工智能的知识边界并没有清晰确定。当前,多个传统领域都在引入或发展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及技术,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可能远不止500万。但就人工智能的核心研究领域来说,目前主要集中在信息领域和脑科学领域。媒体热传的人工智能多集中在信息领域,因为引发人工智能研究热潮的AlphaGo、同声传译等标志性进展都出自信息领域。

记者:当下的用人缺口应该如何突破?

乔俊飞:

国家应加强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引导。其实,2003年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已经开始培养人才,但该专业一直设在计算机类下面,接受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学科交叉体现得不够。人工智能类专业可以是多个本科专业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培养人才,比如有侧重智能计算的,有侧重智能装置与系统的,还可以有侧重生物智能的等。

记者:从相关专业的招生和就业看,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热度吗?

乔俊飞:

北工大积极探索交叉复合创新人才培养,将信息类学科合并成立信息学部,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在学部里推行大类培养,鼓励各个专业设立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近些年,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招生都很热门,而且毕业生工作机会多,待遇薪酬高,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点击观看《光明日报》相关报道


来       源:《光明日报》2018年4月25日第5版(光明视野版)

排版:蒋博雯

责任编辑:卜晓明、刘潇、赵艳阳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哦~



版权所有©智慧环保北京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