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深入推进产业焕新,赋能新型工业化——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智能制造与新型工业化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4-04-24 发布者: 浏览次数:

2024414日上午,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创新驱动数智强国”——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智能制造与新型工业化论坛在苏州工业园区希尔顿酒店举办。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董绍华,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韩红桂,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方昱,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伍小龙,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吴元清,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钟伟民,东北大学教授丁进良,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彩莲,东南大学教授虞文武,江南大学教授栾小丽等院士专家、高校学者、知名企业代表、技术KOL齐聚一堂,共同打造了一场顶尖人才汇聚的盛会。

本论坛由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韩红桂担任主席,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方昱主持。与会专家们深入探讨智能制造和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技术,分享在智能优化控制、机器学习算法、大模型开发等方面的创新难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智能制造和新型工业化前沿动态的机会。

聚力智能制造创新

共话产业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强调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本场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这个关键词,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从不同的视角、维度共同探讨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炼化生产过程的资源调度优化,实现决策质量和低碳化水平的提升;回顾智能无人系统的发展,深入讲解网络群体智能协同学习的基础理论,并探讨其在智能制造和新型工业化中的应用挑战。

论坛由韩红桂教授开场致辞。他表示,本论坛旨在介绍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工业的卓越运营,提升流程制造业的竞争力,以及如何实现工业物联网中异构数据的实时可靠传输,为智能制造提供关键基础设施。

韩红桂教授

从现在到2035年,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也是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时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技术路线。在此情势下,专家学者们共聚于此,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和新型工业化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AI赋能

技术突破加速度

首先,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董绍华作题为《现代管道声磁电融合检测机器人技术》的主题报告。他先向大家强调了管道检测对油气运输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其次为我们深入阐述了管道内检测相关技术。他表示,电磁超声技术旨在检测油气管道的全位置缺陷,结合相控阵技术能够增强电磁超声技术的检测能力,多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够实现管道全位置(表面/内部)缺陷检测,尤其针对裂纹缺陷的检测,可以极大提高油气管道安全检测的效率。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等技术,能够对管道缺陷进行智能识别和精准分类。

董教授从管道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磁电融合检测机器人技术等方面,对他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分享,从理论模型到原理结构、技术要点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阐述。正如他所言,我们国家油气水超过20万公里,管道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大约有70年时间,一直埋在地下存在老化情况。如何保障管道安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保障?这都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机器人来对管道进行检测,才能实施国家战略。

董绍华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钟伟民教授作题为《大型炼化生产过程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的主题报告。目前我国的炼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面临资源利用率不高、能源消耗大等问题,急需进行绿色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钟教授团队针对大型炼化生产过程复杂性高带来的优化调控难,不确定性强导致的决策鲁棒性差,集中式调度造成的优化实时性差等难点,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和运筹优化方法,开发了一系列高效低碳的资源配置建模优化方法、考虑不确定性的生产调度优化方法和多区域分布协同调度优化方法,以提高炼化生产过程的决策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益和低碳化。除此之外,针对大规模系统分布式协同调度优化的工作,钟教授表示想要把原来做的分布式优化的方法和隐私保护的方法和能源经济结合起来,这对做区域经济,包括长三角地区做的一些工作都是比较有意义的。

钟伟民教授

东北大学丁进良教授也在本次活动中作题为《流程工业智能化的进展与挑战》的主题报告。他谈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流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智能制造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流程制造业的智能化为自动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针对这种情况,他在报告中为大家深入探讨了流程工业智能的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与面临的科学挑战问题。丁教授表示,我们现在在一个全局碎片化的知识领域里,这不是一个精确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怎么做到协同的优化决策是需要我们解决的。原来提出知识型决策优化,把人的决策和知识工作如何实现自动化,就是我今天所说的智能化的过程。要想实现这个结构还要大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来解决,这是一个地下采矿的场景,有着不同的矿道,这也是工业元宇宙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方向,就是怎么把地下和地上操作的时候融为一体。

丁进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陈彩莲教授作题为《面向智能制造的现场级工业确定性网络:机制设计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以智能制造中现场级工业网络系统为对象,基于现场级工业有线/无线融合网络,面向分布式动态感知和反馈控制的传输需求,设计异构数据实时可靠确定传输机制。提出匹配工艺的关联特征学习机制和流序列关联图表征方法,实现大规模异构流量的按需传输,降低网络传输时延和抖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她表示,工业物联网已逐步深入到工业现场,促进ITOT的逐步融合,形成了现场级工业网络系统,是新一代工业自动化体系架构和运行模式的标志。她的团队所研究的成果开发了确保异构数据传输性能的时间敏感网络(TSN)网关设备、测试床及配置软件,构建了支持产线和网络实时交互的数字孪生系统,实现通信设备灵活配置和动态组网,为提升现场级工业网络系统的感知-控制协同提供关键基础设施。

陈彩莲教授

东南大学虞文武教授作题为《知识与数据驱动的网络群体智能理论与应用》的主题报告。他的报告先简单回顾人工智能中智能无人系统并拓展到广义的网络群体智能。接着,从网络群体智能协同学习中的强化学习、因果预测、生成辨识等基础理论介绍近期的相关进展,并再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工作和挑战做进一步阐述。然后着重介绍在无人系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2.0时代下,基于网络群体智能协同学习所面临的新挑战,并再此基础上探索自主协同与博弈的一些思考。

在分享中,虞教授坦言,我今天讲的比较偏网络群、知识表征理解或者数据驱动,不是传统的群体智能,其实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环节就是大数据混合增强等相关的东西。这其中有很多相关工作和各个行业结合是很紧密的,包括刚才几位老师讲到很多都是智能制造,里面牵涉到数据优化的很多东西。这些年我们的困惑是做自动化和好多行业很难结合,除了机器人跟智能制造做相关的优化决策,但大多数不太好落地。控制器设计的再好,到最后做感控一体化都是PID,文章可以写的天花乱坠,但是落地还是很难。

虞文武教授

最后,来自江南大学的栾小丽教授向与会嘉宾作题为《数据+AI赋能新型工业卓越运营》的主题报告。她提出,在新型工业中,各种设备和系统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尤其近红外光谱数据。近红外光谱通过微观层面的连续测量,获取具有更细时间和空间颗粒度的分子级信息,使生产过程特性的表征进入到微观领域。

栾小丽教授

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将数据和AI相结合,提出更能反映过程工艺操作本质的过程模式动态表征方法,将生产操作由基于过程变量升级为基于过程模式,有效实现了生产运行安全稳定、工艺操作及效益优化的一体化监控,为新型工业卓越运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智汇科创

推动新型工业化

论坛圆桌对话环节,北京工业大学韩红桂教授邀请华东理工大学钟伟民教授、东北大学丁进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陈彩莲教授、东南大学虞文武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吴元清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伍小龙副教授,开展了一场生动的高端对话。以智能制造与新型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交流、碰撞和讨论,为制造业领域实施智能制造提供经验、应用示范,为参会代表实施智能制造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与参考。

各位专家学者就自己的研究应用方向,做了深刻探讨。钟教授提到,我们要慢慢一起去做,打造自己的特色,踏踏实实做学术上引领的东西,和企业结合,结合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每个学科都有人工智能的生长点,我们坐在这里每个人都有人工智能的相关特色,但是不是狭隘的计算机学科的人工智能。所以大家要一起努力。

智能制造正深刻改变着世界制造的面貌。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可以说,新型工业化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是自主创新驱动的工业化,是追求发展质量的工业化,也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业化。

智能制造科技进展的持续研究和本场智能制造与新型工业化论坛就是要搭建一个开放合作的交流平台,深入探讨智能制造科技进展,共享智能制造成功案例和应用成果,共同推动智能制造向前发展和深化应用。

为期两天的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已圆满落幕。本届大会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协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基地(苏州)、智博天宫(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承办,苏州国际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科创企业联合会、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商汤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忆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其中,大会主论坛——智能系统-人工智能校长论坛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智能系统学报》支持。



版权所有©智慧环保北京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